韧性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11浏览次数:485


研究中心名称

韧性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中心

主要人员

团队负责人

杨大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讲师

首席科学家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技术骨干

吕大刚  教授

李成玉  教授

徐慧宁  教授

逯彦秋  教授

郑秀华  副教授

李冬冬  高级工程师

刘兴超  博士

王   涛  博士后

研究中心简介

研究中心共有各类科研人员18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0人,博士后1人,具备合理的科研团队结构和必备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目前,中心已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建设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SCIEI等收录的高水平论文4篇。初步形成以冻雨地区公路智能冰雪防控技术研究、山地城市桥梁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韧性评估与风险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智能装备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矩阵,致力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测和现代化技术发展,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交通领域的技术积累快速转化,提高西南地区桥梁公路等各类交通设施韧性及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研究内容

      1.冻雨地区公路智能冰雪防控技术研究。主要在沥青路面抗凝冰材料、桥面铺装层主动抗冰雪沥青混凝土、红外线阵桥面冰雪状态监测技术及桥面冰雪状态预警等技术的研究。

      2.山地城市桥梁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在轻质高强高耐久性混凝土、辊压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等新材料、新技术方向展开研究。

      3.交通基础设施韧性评估与风险控制。基于典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区划、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资产易损性分析与风险评估、网络韧性评估与提升技术及风险防控技术与系统研究与产业化。

      4.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智能装备。形成西南部地区典型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评价系统,研发适用于各类桥梁检测的检测机器人、开发面向交通基础设施监测的边缘计算系统。

成果及产品展示

1.吸附式无人机与笼式无人机

吸附式无人机可吸附于混凝土梁底进行裂缝检查、识别及自动记录,成熟后可替代桥检车使用场景;笼式无人机结构小巧,操作灵活,可用于高墩支座、箱梁内部、隧道等狭小空间结构病害探测。

      


2.辊压成型-轻质高强混凝土组合结构

辊压成型-轻质高强混凝土组合结构属于桥梁工业化预制装配式桥建造技术,可以定义为新型的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梁。该技术是将传统混凝土箱梁用辊压成型的钢箱梁所代替、传统混凝土桥面板用预制轻质混凝土板代替,可适用于大跨径的预制装配式轻质混凝土简支梁桥新型上部结构体系、大跨径预制装配式简支钢-轻质混组合梁桥新型上部结构体系。采用该技术建造的梁,较传统混凝土箱梁,自重减轻20%、建设周期提高40%、建设成本降低30%

 


3.道路路面抗凝冰技术

道路路面抗凝冰技术主要通过将缓释型低冰点抗凝冰材料掺加在沥青混合料中,代替部分或全部矿粉,在行车荷载或毛细压力作用下不断释放出来,起到融冰雪或隔离冰雪,防止冰雪与路面冻结的作用,且该材料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性,属于环境友好型工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高海拔、寒区公路及市政道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路面铺装工程。目前,已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作区、大庆-广州高速公路黑龙江省界段、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五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

a)小雪可融      (b)大雪不粘


4.轻质高强度混凝土及装配式预制件技术

轻质高强度混凝土通过复合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性能,采用轻骨料替代传统骨料,添加多种纤维组合,抑制和延缓裂纹扩展,提升混凝土断裂韧度和断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及砂浆的粘结强度,减少混凝土干缩率,满足各种装配式建筑的对强度、自重和成本等的需求。可适用于大跨径的预制装配式轻质混凝土简支梁桥新型上部结构体系和大跨径预制装配式简支钢-轻质混组合梁桥新型上部结构体系及轻质高模量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连接的形式等。

5.桥梁结构监测及技术状况评定系统

桥梁结构监测及技术状况评定系统是基于开源软件编写,不依赖于Word等商业软件,其数据的安全性有保障,可实现桥梁技术状况实时评定、预警及定制化生成监测日报、月报及年报,其界面采用3D展示,简洁美观。


6.路桥检测工程全流程作业信息化辅助系统

简立得是面向路桥检测工程全流程作业提出的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可实现内外业工作模块化、协同化、可视化,提高检测效率,系统基于开源软件编写,不依赖于WordCAD等商业软件,数据安全性有保障,可提供数据与报告在线生成及审核,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同时具有丰富的报告模板定制及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目前,简立得已经应用于市场。





扫一扫分享本页